2012年10月,何威的《网众传播》一书荣获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015年,此书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2017年,本书英文版由施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推出。英文书名为:Networked Public:Social Media and Social Change in Contemporary China。
2019年,本书英文版获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11届“学会奖”著作类(专著)一等奖。
2020年,本书英文版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果奖。
什么是网众传播?什么是网众?如何理解当今世界中令人眼花缭乱的传播现象、无所不在的融合媒介环境、人人均可发言的热闹与喧哗、此起彼伏的“雷人囧事流行语”?社会化媒体怎样改变你我的生活?“微博”或者“围观”,真的可以改变中国?
《网众传播:一种关于数字媒体、网络化用户和中国社会的新范式》是一本学术著作,它努力去探索和回答上述问题,既有理论建构,也有现实观照。本书的旨趣不在跟踪几个网站的兴衰成败,不在探讨某几种新媒介技术与应用的优劣得失,也无意评断某个具体网络事件的是非曲直。曾经火爆的网站可能几年后关门大吉,曾经热门的技术应用或许很快过时换代,一度轰动的网络事件很快就被大多数人遗忘。而在对它们的分析之上,本书尝试对框架、过程、要素、特征、模式等作出抽象。
——“为神马我要关心这些问题?”
答曰:中国社会仍在飞速发展前行,然而也矛盾冲突不断。我们是大时代中的小人物,在感慨世界变化与动荡的同时亦为自身命运而焦虑不安。努力去了解媒介技术的变化、传播组织的变化、人际网络的变化、社会结构的变化,或许无法保证我们“成功”,但却让我们多一分勇气,多一分淡定。
——更进一步地了解这本书: 可以看看下面的“名家推荐”,读读熊澄宇教授、金兼斌教授给本书写的序言、作者后记,以及更多本书内容介绍、书评报道和有关“网众传播”理论与现实的延伸探讨。
——在哪里买这本书? 目前本书中文印刷版已售罄,在一些二手书网站上可以找到二手书。电子书可以在 亚马逊中国,豆瓣阅读上购买。
——在哪里讨论这本书? 可以在这个网站,也可以去本书的豆瓣页面,本书作者何威的BLOG,或在新浪微博上找他。
【作者: 何威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 2011-6 | 页数: 299 | 定价: 38.00元 | ISBN: 9787302252320】
名家推荐
何威关于“网众传播”的思考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找到了在今天的信息社会环境中梳理和辨析人类传播行为的钥匙。……何威在博士论文基础上拓展完成的《网众传播》一书从辨析传播学理论入手,通过大量的案例和量化分析,对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信息传播技术与社会形态建构之间的互动关系作了认真梳理和深入剖析,为我们理解今天的传播行为、媒体环境和社会形态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理论框架和创新明显的学术思考。
———熊澄宇(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本书是近年在信息传播技术与社会这一热门研究领域中出现的一部具有开拓意义的新锐力作。在“网络社会”这一基本理论框架下,何威博士高屋建瓴,富于创见地阐明了“网众传播”这一重要概念,并从多方面和多层次系统地分析了由“大众传播”和“网众传播”共同构成的我们这个时代的传播系统与传播格局,从而为当下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本书不但立意高远、思路清晰、论述严谨、资料丰富、行文流畅,并且在主体与结构、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的把握上游刃有余,体现了难得的辩证取向。本书在传播研究概念化和理论创新方面的贡献非同一般。
——赵月枝(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教授,全球传播政治经济学加拿大国家特聘教授)
本书是一部有创见、高水平的新媒体著作,有关分析与论述不仅为国内学界提供了富有启发的思想,而且站在国际学术前沿贡献了中国学者的聪明才智。作者在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攻读硕士和博士期间,我有幸见证其成长历程,又在第一时间读到这部心血之作,不禁为之感到快慰而欣然!
——李彬(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网众”是何威提出的一个新的集群概念。“网众”概念得自传播学研究,是从被动的“受众”,到主动的媒介“使用者”,再到积极的“网络化用户”,经逐步修正而得出的。“网众”是社会性媒体的使用者,身兼网络信息接受者与网络内容生产者等多重身份,是创造网络新世界的积极群体。“网众传播”研究是对网络社会新的传播群体和传播方式的概括和提炼。《网众传播》一书立意深远,视野宏阔,对网众群体及其传播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条件、传播生态和结构化特征做了全面的扫描与深入的分析,案例丰富,提供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
——郭镇之(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本书基于对互联网信息传播趋势的深刻了解,对这一趋势下催生的网众群体的形成原因、结构特征、演进形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观察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网众为主体的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的相互关联与影响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解析。这是一项跨学科的研究, 其意义不仅在于提供了认识网络信息传播特点及规律的新视角,而且为探索人类数字文明形态与现实文明形态之间的能量交换的特点及规律提供了新思考。
——高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新旧媒体的融合影响着权力和信息如何跨越社会、地理与技术而分发。何威提出“网众”概念,强调人与人的联结,为观察数字化网络时代公共文化如何变化展现了 一个有趣的视角。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关Web 2.0与社会性媒体的传播内涵的探讨,重新激发了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的有关网络的民主化内核的讨论。何威有关网众博弈多元模式的分析,给这一讨论提供了一种更加丰富和更加精妙的叙述。
——胡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